English

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

1998-04-03 来源:光明日报 王立仁 我有话说

个体文明是相对于社会整体文明而言的,它是社会整体文明的基础,离开了个体文明,整体文明就将不复存在。那么,当我们对社会个体是否文明或文明程度进行判断或评价时,我们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社会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判断个体文明的基本根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的精神发展程度的现实体现,在当代,它集中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把握和运用程度。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果的精神体现,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我们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文明程度如何,最基本的标志是它在何种程度上正确地认识了世界和改造了世界。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在于此,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分野同样在于此。一个社会个体是否文明和文明程度如何,最基本的也是要看他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如何。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人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得越多,运用得越好,那么他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很难想象一个文盲能成为科学意义上的现代文明个体。从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维度看,以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表征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它的“智力支持”,而人类文明发展判断的基本依据,也正是人的智力发展程度。

其次,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遵奉程度是判断个体文明的重要标志。人对社会规范的态度反映的是社会个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态度与他人相处。如果说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人对社会规范的态度则体现着人与社会的关系。规范(纪律、道德、法律)本身既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确立的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护文明的成果,促进文明的发展。在文明的范畴中,规范和对规范的态度虽然不构成文明的主要标志,但它在文明的历程中往往表现得非常突出,以至人们在对某一个体乃至某一群体进行评价或判断时,往往是把焦点集中在对规范的态度上。何以如此?一是对规范的遵奉与否往往关系着他人的利益,站在利害关系的角度上,人们更看重它。二是人们把人对规范的态度看成是人对自身自然性改造的重要内容,而人对规范的态度如何往往体现着人对自身自然性的改造程度。三是个体对规范的态度由于其外显性总是被人格外关注。一个被称其为文明的个体,在把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对规范认可和尊重并自觉地遵奉,当着社会规范的内容一旦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利益的桎梏时,又要勇于打破、修改和变更它。再次,社会个体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判断个体文明与否的核心和灵魂。个体文明的精神追求取向有两个向度的要求:一是积极进取。人之为人不只在于人有能动精神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更在于人有着一种永远不满足现实、征服世界、对象化自我、勇于面对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进取精神和开放的追求。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二是正当高尚。进取虽然可以表现为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但它同时也有一个方向问题。如果说进取是文明的力度要求,那么正当高尚就是文明的向度要求。进取要求个体在生命的历程中,永远不满足于现实的成就,敢于面对和战胜任何困难;正当高尚则要求个体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人类利益、社会利益的方向,保持追求的高雅、健康和向上。

个体文明的基础性是我们也是任何一个社会加强个体文明建设的一般根据,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则是我们今天加强个体文明建设的特殊根据。市场经济呼唤个体文明。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的超越。这种超越从经济层面上看是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差异,而从社会层面上看则是发展观上的区别。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突出强调社会整体作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发展模式中,社会个体在社会整体发展的格局中,仅仅是整体之网上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结;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无条件服从和依赖关系;个体之间的才能差异和才能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社会个体(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以市场主体形式存在的“个体”———下同)的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既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又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它相信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会有社会整体的进步,而个体的枯萎则势必使整体丧失生气;市场经济视个体为独立自由活动的主体,摒弃无条件服从的依附,用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规范来调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它承认个体之间在能力上的差异,肯定个体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正当的回报,并为个体能力的施展创造着事实上的条件。这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在人们清醒后做出的选择及实践的验证已经充分地显示出来。

不可否认,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追求平等均衡为目标来限制个体发展的,而市场经济则以承认差异、追求发展为目标的。然而,市场经济虽然为个体的发展创造着条件,但它同时又对个体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个体提出的要求,也正是个体文明在现代社会构成的条件。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个体要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也是以个体的能力为本位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作为市场主体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体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如果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比有什么突出特点的话,最突出的就是计划经济讲服从,市场经济凭能力。这种能力,归根结底还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市场经济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体要具有良好的规范意识。市场经济又是规范经济,市场经济在给市场主体以充分自由的同时,又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规范意识。这具体表现为:用社会规范保护自我;用规范协调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觉地用规范约束自我。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自我的价值意义,对权利义务的清醒认识,进而也能够主张自我的权利、行使自我的义务。第三,市场经济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体要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这不仅因为市场主体在行为中追求利益取向,而且市场机制本身也通过利益驱导寻求发展。因而,它也要求个体的进取发展,不能像自然经济那样对即得利益追求一时的满足。市场经济又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发生,这要求人们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冷静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一方面易于使人走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精神追求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易于使人走上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道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取向客观上要求市场主体追求自我利益时的正当和高尚。

概括起来,市场经济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体的能力、规范意识、精神追求方面的要求,也就是它对个体文明的要求,因为能力、规范意识和精神追求等正是精神文明的基本内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